报亭图片大全(婚庆公主亭图片大全)

报亭图片大全(婚庆公主亭图片大全)

“明年是我最后一年摆这个摊摊了

以后也不晓得我那些老主顾咋办”

01

玉林最后一家报刊亭

说这句话的人是李阿姨,一个在玉林摆了20多年报刊亭的人,也是玉林最后一家报刊亭。

李阿姨说,很多高新区和天府新区的老年人,都会导航着过来她这里买报纸,因为成都现存的报刊亭几乎没有几家了。

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半,李阿姨就没闲过,摆放杂志报纸到摊摊上,新的期刊出来了要替换,有人买了之后还得补货,一天12个小时都是这样干的,就这样坚持了20多年。

来买报纸和杂志的人,大多都是周围的邻居。李阿姨眼神可”精“着呢,年轻人要的是《南方周末》、孃孃要的是《知音》,她心里都门清。

下午三点,李阿姨就会把一大摞报纸打包好,那是一个客人提前预定一星期的报纸,她总是把报刊亭和邻里关系处理的很好。

在以前报刊亭生意还好的时候,李阿姨的收入有几大百,现在一天卖的报纸还不到50份,有些报纸才1块钱一份。

不过,李阿姨说,她也该下岗了,明年就是她最后一年摆摊,玉林最后一家报刊亭也快要没有了。

02

《故事会》、《知音》、《读者》….

敢问在座谁没看过?

试问在座谁没有在厕所里,抱着一本《故事会》蹲到脚麻;

谁的妈妈床头柜上没有摆着好几本《知音》;

谁没有上课的时候没有看《读者》、《意林》、《青年文摘》……

那个时候,《故事会》里的奇异故事,《知音》里的感情故事,《读者》里励志故事…..承包了我们整个读书年代。

在手机和网络还没有大量占据我们生活的时候,报刊亭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。那里可不只有报纸和杂志。

“老板,来一张IC卡”

“老板儿,给我充10块钱的Q币嘛”

报刊亭对于我们而言,就像是哆啦A梦一样,无论你想要什么,它能给你变出来。每天一放学,就想往报刊亭里钻,爷爷买报纸,我买《阿衰正传》。

肚子饿了,也没关系,报刊亭有卖烤肠和凉面的,让你待上一天都可以。

所以在报刊亭的巅峰时代,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报亭图片大全,在指尖上翻阅的书本,更有丰富的童年生活。

03

纸媒已死?你怎么看?

很多人以为报刊亭的消亡,仅仅代表着一个具有时代性地标的消亡。但再看远一点,它代表着纸媒的衰落,代表着纸质文化正在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。

为此,触长和同事们走进了《科幻世界》的办公楼,众人所熟知的《三体》最早以前就是在《科幻世界》上连载,这里更是荣获了无数奖项。

当我们找到负责人的时候,他的第一句就是“你真的要报道我们这些夕阳产业吗?“曾经盛极一时的巅峰产业,到如今只出刊4本杂志,想到都让人心酸和难过。

编辑们仍旧在努力在电脑前和作家们对接,打包书本的人丝毫不敢懈怠自己的工作,但这份工作还能持续多久,没人敢往下接着想。

在今年3月,成都晚报已经停刊了,6月《四川通信报》和《生活周报》停刊,到了明年,天府早报也将停刊。

报亭图片大全

其实消失在我们生活中的可不仅仅只有这一点,近些年近百种报纸和杂志停刊,而且很多报纸可能”活“不过这个元旦了。一年新的开始,就意味着会有几份报纸的生命将会走到尽头。

纸媒现在死了吗?没有。

但它离”死“的那天还远吗?

04

你走了,以后我们去哪里买报纸啊!

来来往往20余载报亭图片大全,明年是李阿姨在这里摆摊的最后一年。周边常来买刊物的老主顾都非常的舍不得她。

“你以后走了,我们以后只好不看报纸了”这是老主顾对李阿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,她说她也舍不得,这么多年风风雨雨天天出摊,这条街上的人,早就已经熟的不能再熟了。

有些老主顾买了报纸之后,还要给李阿姨分享故事,李阿姨早上看看报纸上的头条是啥子报亭图片大全(婚庆公主亭图片大全),又给老主顾些讲,你来我往就这样传递了20多年。

李阿姨最担心的就是,现在虽然在推出无人值守的报刊亭,但是不精通的智能手机老年人们,最后的结果就是再也买不到报纸书刊,他们的精神食粮在某一刻戛然而止。

他们和李阿姨之间的温情和陪伴的载体也是因为有了这个报刊亭,才足以维系了20多年。

我们当然肯定时代的进步和更迭,但是我们遗忘了那群并不怎么精通智能手机的中老年人,他们唯一能够获取这个社会信息的途径就是报刊亭。

手机、kindle、电脑的出现….我们似乎已经不再需要报刊亭,也不再需要纸媒。十五六岁时,天天跑到报刊亭问,《爱格》、《红秀》… 新的一期出来了吗?

十年后,当纸媒成为“夕阳产业”,当城市的最后一家报刊亭即将被拆除,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?

这个时代需要纸质的东西;

这个时代需要我们记得那群不精通智能手机的人;

这个时代需要报刊亭带来的温情。

关于作者: 666666e

为您推荐